欢迎来天天故事网,与您分享正能量的故事!

拒绝长大

时间:12-01 现代故事 提交错误

  有本書叫《彼得·潘》。主人公彼得有些单纯,又有几分叛逆。他带着几个孩子,脱离了成人掌控的世界,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。这个故事的主题,就是拒绝长大。为什么要长大呢?时刻保持一颗童心,把喧嚣和浮躁关在门外,不也很好吗?
  
  这个想法很好。
  
  叛逆的故事,未必就意味着头破血流。让孩子保持纯净的眼光,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件幸事。倘若孩子们都早熟,早早地背负了不应该有的重担,那不是孩子有问题,而是大人的世界出了问题。
  
  拒绝成熟、拒绝圆滑、拒绝成长,是西方人的童话。在东方的文字里,到处是神童。甘罗12岁就做了丞相,司马光7岁砸缸,王戎7岁就知道路边的李子味道不甜,骆宾王7岁能作诗。
  
  这些孩子之所以被载入史册,是因为他们实现了家长们没能实现的愿望:他们要么年纪轻轻就做了大官,要么跑步进入了文学史,要么口舌伶俐、令人叫绝。
  
  我们文化背景下的儿童,背负了太多的包袱和期望。他们从童年开始,就肩负着为家庭乃至家族争取利益的使命。不过,他们中的许多人要么像方仲永一样,日渐平庸,最终成为一块木头;要么像曹冲、王勃那样早夭;要么还没来得及成为他们自己,童年和少年时代就“唰”的一下过去了。真正成才的只是凤毛麟角。
  
  至于那些不能给家庭带来巨大收益和回报的,则成为被轻视和批评的对象。鲁迅在《狂人日记》里说,村妇骂自己不争气的儿子,咬牙切齿地说:“老子呀,我恨不得咬你一口才好。”
  
  这得有多深的仇恨。
  
  其实人总要长大,但长大并不意味着以牺牲快乐为代价。房子、车子、位子、票子等,诸如此类,都很重要。但如果为了这些东西搞得自己不快乐,这些东西就成了累赘。世事变迁,到头来你总会发现,那些急功近利的把戏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。快乐地生活,真的很重要。
  
  所以,《彼得·潘》是一本很有趣的书。如果可以自由自在,如果可以活得开开心心,拒绝长大又有什么不好?所以我认为,长大不仅仅意味着责任,意味着无休止地拼搏与厮杀,意味着没完没了的纠纷和烦恼,意味着成人的社会时刻都在制造“人情练达”的垃圾;也不仅仅意味着所有的成人,都要战战兢兢地站在同一道起跑线上,每一个早晨和夜晚,都盯着身边的人,生怕自己落后。长大而仍保有孩童对快乐的追求及纯真亦是长大的应有之义。
  
  已经长大、远离了奶瓶的人,记得提醒自己要快乐一点。

【拒绝长大】相关文章:

1.勇敢及战争之神提尔

2.海姆道尔和人类的等级

3.天地开辟与神之起源

4.杜利奥纳人的国土

5.菲纽斯和妇人鸟

6.瓦尔哈尔宫

7.带回地狱的恶狗刻耳柏洛斯

8.许罗斯和他的子孙

9.南极星和北极星的传说

10.黑夜女神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