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后来了解到S的心理,他之所以敢在白天心不在焉地玩,是因为他潜意识里总有一种错觉,认为晚上的时间是“无穷”的,无论如何都是可以做完工作的。如果拖到晚上八点,那就工作到十一点;如果拖到十点呢?好像也来得及,凌晨一点睡觉也还行。
所有的工作,要尽量在白天完成,晚上的时间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多,吃饭回到家已经七点半,到十一点半也就四个小时,还要洗澡吹头发,别提时不时还会有其他的事情。
得对晚上的时间心里有数,找一个时间作为睡觉节点,不管发生什么,都务必保证在这个点睡觉,除非工作不做第二天会被开除。
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习惯:“我的一天会在十一点结束,所以一定要珍惜白天的时间,更要珍惜晚上的时间,不要把晚上当作无休止的放纵时间,更不要把晚上当作主要的工作时间。”
》》》06
第三,前一天无论多晚睡,第二天都要按时起。
只有体会到晚睡早起的痛苦,只有这种痛苦超过了头一天晚上熬夜的欢愉,才能逼自己早点睡觉。
工作后的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,觉得这个技巧十分实用。现在我再也不会为了玩手机获得的那些小快乐延迟睡觉了,晚上只要时钟一过十二点,我仿佛都能感受到第二天起床的痛苦。
这个技巧对大学生来说十分好用,给自己设一个起床时间,找人一起打卡,或者找非起不可的理由,逼自己早点睡觉。
》》》07
第四,认真规划一天的行程,给结束一个仪式。
洗完澡,掏出自己的日记本,把今天做的事情都打对勾,然后给自己画一个笑脸,以满意的评价结束完美的一天,然后心满意足地睡觉去。
如果有未完成的事情,就把它们挪到第二天的计划中,一项一项地处理完毕。然后做一个简单的待办事项清单,头一天晚上把第二天大概计划一下,列举一下要做的事情就好了。这是一个仪式,告诉我们今天结束了,可以毫无挂念地去睡觉了。
有些人喜欢在记录和计划上花太多的时间,然而过度计划本身就是浪费时间的行为,正好的状态是这样的:“看过一些相关的书,知道一些对的时间管理原则,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出比较高效的行为习惯。”
我上高三时遇到过一个学习效率非常高的同学,他甚至没有时间管理的方法,也不去计划时间的使用,他只是太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事情了。每天骑车来学校,把书包一放坐到座位上,就开始全神贯注地低头学习,中途站起来休息一下眼睛,周末花点时间去锻炼。
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去做,如果一个人真的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,大致地规划一下就能夠专心致志地投入其中,根本不会花太多时间去精心计划。
》》》08
第五,晚上不要吃太多。
有一阵子我迷恋吃夜宵,晚上一过了十点就觉得饿。首先,消化需要时间,这就推迟了睡眠时间。太饱不能直接睡,这是我们都有的意识。其次,即便是睡着了,肠胃也在加班加点地工作,第二天起床会觉得尤其饿,这会降低睡眠质量。
我了解到这些影响之后,就停止了吃夜宵的行为,实在饿,就吃几粒干果。
也有人晚睡是因为居住环境太吵,如室友不肯关灯等,每一种都有解决的方法,关键是看你对早睡这件事情有多看重。
晚睡的问题解决之后,早起就顺理成章了。早睡就不要晚起了,睡太多会变傻。
》》》09
早起的工作效率特别高,因为知道这是牺牲睡眠换来的时间。为了增加早起的动力,我会在早起时安排一点喜欢的事情。
有一段时间,我非常热爱遛狗,每天都抽出十分钟时间来遛狗,伸展肢体。还有一阵子,我很喜欢用电动牙刷刷牙,一想到第二天要用电动牙刷刷牙,早起就变得幸福了。
不要设置无休止的闹铃,十分钟一响,响起来没完没了,这也是拖延症的表现,我们从来不会按照最早一道闹钟的时间起床。不要给自己留那么多的余地,就两道闹钟,一道轻柔,用来唤醒;一道激烈,用来起床。
早起那几个小时,是可以用来改变人生的时间。实现梦想,是一个巨大的工程,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,所以会被无限地拖延,真正对人生有重要影响的事情,反而没有被分配到更多的时间。早上的时间,简直是造物主的恩赐,这是一段跟现实无关的时间,在他人沉睡时静悄悄地起床,这一段时间,最适合去为自己的珍贵梦想努力,在每一个早晨,都离它更近一点。
我早起时最喜欢阅读,因为始终有一个写作的梦想,而阅读是一种必要的输入。
当这个世界逐渐喧闹起来的时候,我已经学完了一些知识,然后可以从容地收起自己的书,吃一顿简单的早餐,跟别人一样,穿戴整齐出门,投入现实的忙碌中去。
【真正改变人生的,是这几个小时】相关文章:
4.杜利奥纳人的国土
5.菲纽斯和妇人鸟
6.瓦尔哈尔宫
8.许罗斯和他的子孙
10.黑夜女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