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天天故事网,与您分享正能量的故事!

瓮与缸

时间:09-26 现代故事 提交错误
-->

  我对史实认知有如下观点:历史没有真相,只残存一个道理。我最怕历史老师或学者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一个“历史真相”,误人子弟往往就从“真相”开始。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,后人对它可以有一个主观判断。这个判断如果除去看客心态,可以称为“史观”。
  
  举例说明:司马光砸缸。这个故事自宋朝以后妇孺皆知,说明司马光天赋异禀,处理危机的能力过人。我从小学开始听此故事,未曾怀疑过它的真伪,也和常人一样欣赏着故事的传奇性。
  
  可后来读《宋史·司马光传》,才知道宋史由元末蒙古学者蔑里乞·脱脱主编,此时司馬光已故去近三百年。做个比喻,间隔时间大约如同我今天写《雍正传》。《司马光传》开篇有一句话很重要:“光生七岁,凛然如成人。”就是说司马光七岁之时已是一副令人敬畏的姿态,人格端正。我们虽没见过司马光,但都见过七岁(虚岁)的孩子,这“凛然如成人”显然属溢美之词。关于“砸缸”,文字如下:“群儿戏于庭,一儿登瓮,足跌没水中,众皆弃去,光持石击瓮破之,水迸,儿得活。”文字洗练清晰,说“瓮”未说“缸”。中国文字严谨,缸与瓮区别明显。
  
  收口为瓮,敞口为缸。战国至西汉时期已有陶制大瓮,观复博物馆就有。陶瓷烧造有许多技术难题,你千万别小看器口的一收一敞,敞口深腹大缸完全烧造成功是明末之事,比收口大陶瓮要晚上两千年。所以你听不到有关缸的成语,而“请君入瓮”“瓮中捉鳖”“瓮牖绳枢”等成语则耳熟能详。
  
  由“司马光破瓮”到“司马光砸缸”,从证据学角度有许多待商榷之处。细节决定成败,学者信誓旦旦告诉你的故事可能只是个影子,捕风捉影不是学术态度。至于外行与内行之间,永远有一条鸿沟天堑,不辩为上策。

【瓮与缸】相关文章:

1.勇敢及战争之神提尔

2.海姆道尔和人类的等级

3.天地开辟与神之起源

4.杜利奥纳人的国土

5.菲纽斯和妇人鸟

6.瓦尔哈尔宫

7.带回地狱的恶狗刻耳柏洛斯

8.许罗斯和他的子孙

9.南极星和北极星的传说

10.黑夜女神

推荐文章